主流的编程语言中,表示出现错误的手段不外乎两种:
- 函数调用返回错误码
- 函数调用抛出异常
C语言就属于前者,它的fopen(3)函数在成功打开文件时返回一个FILE指针,失败时返回NULL,并将错误代码写入全局变量errno;Ruby语言属于后者,它的File.open方法在找不到文件时抛出ENOENT的异常,在File.open之外包裹一层begin…rescue…end即可捕捉其抛出的异常。
Common Lisp的错误机制叫做状况系统(Condition System),与异常机制相似,可以实现抛出异常(使用函数error)和捕捉异常(使用宏handler-case)。但与其它语言的异常机制不同的地方在于,状况系统有一种名为RESTART的特性,能够由使用者、或者由代码决定是否要、以及如何从错误中恢复过来。听起来很别致也很诡异,不妨继续往下看。
假设我有一个Web框架,它提供了将日志记录到文件中的功能。这个功能需要先调用名为init-logger的函数进行初始化,该函数实现如下
1 | (defun init-logger () |
这个函数被框架的初始化代码所调用,如下
1 | (defun init-framework () |
而框架的初始化代码则由应用的初始化代码所调用,如下
1 | (defun init-app () |
如果在目录/tmp/log
不存在时调用init-app函数,我将会收到一个错误,说明其无法找到/tmp/log/web.log
这个文件。为了避免错误打断了应用的正常启动流程,可以让init-app函数负责创建这个用于存放日志文件的目录。将init-app函数改写为如下形式
1 | (defun init-app () |
尽管这种做法确实可行,但它导致应用层的代码(init-app函数)必须了解位于底层的日志模块的实现细节。直觉告诉我这样子是不对的,框架的事情应该由框架本身提供方案来解决。借助Common Lisp的restart功能,框架确实可以对外提供一种解决方案。
首先需要主动检测用于存放日志文件的目录是否存在。借助UIOP这个包可以写出如下代码
1 | (defun init-logger () |
接着,init-logger需要主动为调用者提供目录不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,一种办法就是当这个目录不存在时,可以由调用者选择是否创建。使用Common Lisp的restart-case
宏,我将init-logger改写为如下形式
1 | (defun init-logger () |
此时如果调用第一版的init-app函数,那么init-logger仍将抛出异常(类型为file-error与之前一样)并将我带入到SBCL(我用的是SBCL)的调试器中,但看到的内容会稍有不同
1 | error on file "/tmp/log" |
在Restarts中新增了名为create-log-directory的一项,这正是在init-logger中通过restart-case
定义的新的”恢复措施“。我输入0触发这个restart,Common Lisp会回到它被定义的restart-case
宏相应的子句中执行其中的表达式,也就是调用CL:ENSURE-DIRECTORY-EXIST
函数创建/tmp/log。
如果总是希望执行CREATE-LOG-DIRECTORY
这个选项来创建存放日志文件的目录,可以直接在代码中指定,只需要配合使用Common Lisp的handler-bind
和invoke-restart
函数即可,最终init-app函数的实现如下
1 | (defun init-app 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