乍听之下,不无道理;仔细揣摩,胡说八道

0%

上一篇文章中,初步搭建了一个输入Common Lisp代码,输出汇编代码的编译器的骨架,实现了二元整数的加法运算。在这个基础上,要想实现减法、乘法,以及除法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。只需依葫芦画瓢,补充更多的分支情况即可。

我自己模仿着x64的调用约定,规定四则运算的结果始终放在EAX这个寄存器中。在稍后给出的代码中,对于减法和除法运算,都是把运算符的左操作数放到EAX寄存器中,再从EAX中减去或者除掉右操作数。

在摸索除法的汇编代码怎么生成时,遇到了个费解的问题,最后才知道,原来需要把EAX寄存器的符号扩展到高位的EDX寄存器中去。对于as这个汇编器来说,需要用到CLTD指令。

最后,jjcc2stringify两个函数被修改为如下的样子

阅读全文 »

最近开始重新用起了Evernote,当然还有Leanote,不过不算是“重新“而已。这两者各有各的优缺点,下面分别列举一下

Evernote的优缺点以及和Leanote的对比

Evernote可以比较灵活地调整文字的字号,如下图所示

image-20190515124117460

阅读全文 »

序言

我已经记不清写过多少个lisp-like语言的解释器,以及编译成自制字节码的编译器了,但我想这一次依然不会是最后一个。我还记得之所以入坑写第一个解释器,是因为当时正好学了一点Common Lisp,数据结构的课本中又正好提到一种叫做广义表的数据结构,顿时觉得:“这个广义表不是正好可以表达CL中的atom和cons吗?”于是便尝试写一段程序解析输入、创建广义表,并打印成S表达式。在此基础上,又尝试着实现加减乘除等运算功能,一步步地开启了编写解释器的旅程。后来我看了Peter Norvig写的《Paradigms of AI Programming》,里面有两章分别讲了如何编写解释器和编译器——编译到一个自制虚拟机的字节码的那种。在巨擘的指引下,我也开始写起了trivial的编译器。

这次开工的这一款有所不同:它不再将lisp-like代码编译成架空虚拟机的字节码,而是编译成macOS的x64汇编代码,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众所周知,lisp-like的语言(Scheme、Common Lisp、Clojure等)都是一些高级语言,它们摆弄着一些高层次的概念:cons、continua、lambda、symbol,等等。这些语言中的概念无法直接对应到x64汇编上,因此我必须填补它们之间的鸿沟;另一方面,我对x86汇编可以说是一窍不通,完全是一边搜索资料一边写,生成的汇编代码的运行效率多半很低。但,管它呢,只要好玩就足够了。

开始来实现一个lisp-like语言到x64汇编的trivial编译器吧。

编译加法运算

如果你看过龙书,或其它经典的编译原理方面的书,那肯定知道编译器是一个很复杂的玩意儿。但我的编译器很简单,它会从一个小小的二元加法计算器开始演化。为了偷懒不写编译器的前端,我会使用Common Lisp来编写这个编译器的代码,也方便我直接从最让人兴奋的、生成汇编代码的环节入手。

首先从最简单的两个小整数的加法运算开始。在lisp家族的语言,比如Common Lisp中,一段加法运算的代码如下

1
(+ 1 2)

对于寄存器可以容纳的整数的相加,直接输出add指令即可,两个操作数可以暂时随意地存放到寄存器中。按照这个思路,一个简单的、可以编译小整数加法运算的编译器就出来了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(defun jjcc2 (expr)
"支持两个数的四则运算的编译器"
(cond ((eq (first expr) '+)
`((movl ,(second expr) %eax)
(movl ,(third expr) %ebx)
(addl %eax %ebx)))))

(defun stringify (asm)
"根据jjcc2产生的S表达式生成汇编代码字符串"
(format t " .section __TEXT,__text,regular,pure_instructions~%")
(format t " .globl _main~%")
(format t "_main:~%")
(dolist (ins asm)
(format t " ~A ~A, ~A~%"
(first ins)
(if (numberp (second ins))
(format nil "$~A" (second ins))
(second ins))
(if (numberp (third ins))
(format nil "$~A" (third ins))
(third ins))))
(format t " movl %ebx, %edi~%")
(format t " movl $0x2000001, %eax~%")
(format t " syscall~%"))

在 REPL 中运行如下代码

1
(stringify (jjcc2 '(+ 1 2)))

得到如下的汇编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        .section __TEXT,__text,regular,pure_instructions
.globl _main
_main:
MOVL $1, %EAX
MOVL $2, %EBX
ADDL %EAX, %EBX
movl %ebx, %edi
movl $0x2000001, %eax
syscall

将这段代码保存到名为jjcc.s的文件中再运行下列的命令,就得到一个能运行的a.out可执行文件了

1
2
3
4
as -o jjcc.o jjcc.s
gcc jjcc.o
./a.out
echo $? # 输出3

后记

有了这个基本的框架后,便可以开始扩展出很多功能了。比如除了加法,还可以支持减法、乘法,以及除法;可以支持progn,实现顺序求值多个表达式的效果;可以支持setq,实现变量和赋值的功能,等等。

此外,这一小段代码也有不少问题。比如调用format输出.section的代码来自于gcc -S的结果,可以用更简短的.text代替;生成的汇编代码中,指令助记符和寄存器名字的大小写不统一,等等。之后我会尝试重构,将代码写得更好。

这篇文章就是在Boostnote 中写成的XD

来龙去脉

有一阵子,我沉迷于“笔记软件狩猎”中——就是不停寻找各种各样的笔记软件,再一个个试用,企图从中选出一个最强大的。回想起来,我尝试过有道云笔记、印象笔记、Quiver、Boostnote、OneNote、Yu Writer、Leanote(在本地搭建),等等。大部分都是浅尝辄止,例如OneNote,当我发现它不支持代码块语法高亮时,就放弃了它。目前仍然在使用的是Boostnote,并且也是最令我满意的。

阅读全文 »

作为一名自诩的non-trivial的Common Lisp程序员,在编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令人不愉快的地方,其中一个便是LET

一段典型的LET的示例代码如下

1
2
(let ((a 1))
a)

大多数时候,LET不会只有一个绑定。并且,也不会只是绑定一个常量这么简单,而应当是下面这样的

1
2
3
4
(let ((a (foo x y))
(b (bar z)))
(function1 a b)
(function2 a b))

有时候我会想看看某一个绑定的值——最好是在它计算完毕后立即查看。如果要查看foo函数的返回值,可以这样写

1
2
3
4
5
(let ((a (foo x y))
(b (bar z)))
(print a)
(function1 a b)
(function2 a b))

如果调用foobar都顺利的话上面的代码也就够了。比较棘手的情况是,如果a的值不符合预期,会导致b的计算过程出状况(尽管在上面的代码中看似不会)。这种情况多出现在LET*的使用中,如下面所示

1
2
3
4
(let* ((a (foo x y))
(b (bar a)))
(function1 a b)
(function2 a b))

如果错误的a会导致bar的调用出错,那么在调用function1之前才调用print打印a已经为时过晚了——毕竟调用bar的时候就抛出condition往调用链的上游走了。一种方法是写成下面这样子

1
2
3
4
5
6
(let* ((a (let ((tmp (foo x y)))
(print tmp)
tmp))
(b (bar a)))
(function1 a b)
(function2 a b))

这也太丑了!要不然写成下面这样子?

1
2
3
4
5
(let ((a (foo x y)))
(print a)
(let ((b (bar a)))
(function1 a b)
(function2 a b)))

本来一个LET就可以做到的事情,这下子用了两个,还导致缩进更深了一级。如果有十个变量需要打印,就会增加十个LET和十层缩进。如果心血来潮想查看一个变量的值,还要大幅调整代码。

问题大概就出在LETLET*的语法上。以LET为例,它由截然分开的bindingsforms组成,两者不能互相穿插。因此,如果想在bindings中求值一段表达式,只能将bindings切开,写成两个LET的形式。好像写一个新的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?是的,vertical-let就是。

vertical-let是一个我自己写的宏,源代码在此。其用法如下

1
2
3
(vertical-let
:with a = 1
a)

它借鉴了LOOP中绑定变量的方式(即:with=),绑定变量和用于求值的代码还可以交织在一起,如下

1
2
3
4
5
(vertical-let
:with a = 1
(print a)
:with b = 2
(+ a b))

vertical-let最终会展开为LET,比如上面的代码,会展开为如下的代码

1
2
3
4
(LET ((A 1))
(PRINT A)
(LET ((B 2))
(+ A B)))

vertical-let的算法很简单。它遍历表达式列表,当遇到:with时就把接下来的三个元素分别视为变量名、等号,以及待求值的表达式,将三者打包进一个列表中,再压栈;当遇到其它值时,就视为待求值的表达式(将会组成LETforms部分),也放进列表中再压栈(具体方法参见源代码)。

将所有值都遍历并压栈后,接下来要遍历这个栈中的元素。先准备两个空的栈——一个存放bindings,一个存放forms。接着,对于每一个从栈中弹出的元素,分为如下两种情况:

  1. 如果表示binding,则直接压入存放bindings的栈,否则;
  2. 如果是待求值的表达式,并且上一个出栈的元素是binding,则说明已经有一段完整的LET的内容被集齐。因此,将目前在两个栈中的内容全部弹出,组合为一个LET表达式再压入存放forms的栈中。然后将方才弹出的表达式也压入forms。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元素都被处理,最后将还在两个栈中的内容也组合为一个LET表达式便结束了。

全文完